酒俗是隆德民俗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所包含的内涵十分丰富。几乎涉及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古老的祭祀礼仪,到婚丧嫁娶,从庆典迎宾,到时令节气;从修房盖屋,到居家外出,凯旋归来;从亲友相会,到休闲旅游;从远古文明的肇兴,到现代人的生活,都与酒俗密切相关。在隆德,酿酒、饮酒的历史源远流长。所以,酒俗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民俗。
祭祀酒俗在隆德地区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见端倪,沙塘页河子、凤岭胜利村、沙塘北塬堡子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盛酒的长颈陶酒壶、酒杯,就是当时人们用酒祭祀死者的佐证。文字中的“鬯”,也是祭祀酒俗的产物。它的原意是指一种祭祀降神用酒,是用郁金香酿黑米而成。《周礼春宫郁人》记载:在奴隶主祭祀活动中,专门有一种职业,称为“鬯人”,“掌供柜鬯而饰之。”负责“和郁鬯以实彝而陈之。”唐代贾公彦疏云:“郁金之草,以其和鬯酒,因号为鬯草。”由于这种祭祀酒俗和祭祀酒礼,产生了鬯、鬯人、鬯祀等一系列词汇,可见祭祀酒俗对文字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远古时代对族氏图腾的祭祀,到周礼中对牢的祭礼,从汉唐时期对祖庙祭祀的礼制,到明清时期民间祭族谱、祭祖坟、祭家庙、祭灵牌等祭俗,反映了隆德人对神灵崇拜的,对祖先的怀念;而在这种传统礼俗中,酒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节令酒俗是隆德人民根据时令的特点和地方物候逐渐形成的一种酿酒、饮酒、会饮的习俗。隆德是农耕文化发达的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界的时令、节令密切相关,也与农时密切相关,因此在民俗文化中有着许多与时令相关的内容。节令酒俗,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隆德人的节令酒俗如春节酒俗、元宵酒俗、清明酒俗、端午酒俗、中秋酒俗、重阳酒俗等。
婚嫁酒俗是隆德民俗中重要的传统民俗。婚娶聘嫁,是人生的大事。尤其是旧深受“妇女从一而终”的传统婚嫁观念的影响,一般都把婚嫁之事看得很重。无论是迎娶新娘,还是女子出嫁,都要举行相当隆重的礼仪。而在这个具有悠久酒文化积淀的隆德地区,自然会把酒与婚嫁紧紧结合起来,于是在婚俗中就专门有了一套关于饮酒、敬酒、喜筵酒、送亲酒、迎亲酒的酒俗,不仅成为婚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成为隆德酒文化的重要内容。正是由于酒与婚嫁文化珠联璧合。才创造出了“合卺”、“喜筵”等的词汇。“卺”(音jin),原是指古代婚礼上用的一种酒器。就是将葫芦分成两个瓢。新婚夫妇各用一个瓢饮酒。饮毕,将两个瓢合在一起,称为合卺。
丧葬酒俗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隆德县境内出土的文物中,有新石器时期的陶壶、陶杯。这足以证明新石器时代,隆德丧葬文化中就开始使用酒和酒器。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丧葬礼俗中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墓葬形制、随葬器物、墓丘大小、地面建筑物的高低、建筑物所用的砖瓦等都有十分严格的规定。甚至墓中所用的棺椁的厚度,都要按等级确定。但是无论等级差别多么悬殊,在丧葬中随葬品及葬礼中,一般都要用酒。到了民国时期,隆德各地的丧葬酒俗中用酒的地方进一步增多,酒与丧葬习俗的关系进一步密切。
生儿育女,既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也是父母婚姻结合的结晶,置酒庆贺,一方面向亲友宣布自家一个新成员的加入;另一方面,反映了对妇女生育的一种尊重,同时,把诸多美好的祝福和希望寄托在新生命的身上,浸润在酒筵的喜庆气氛之中。在隆德大部分地区,旧时生男为大喜,生女为小喜。产后先给娘家送喜讯。第三日,母亲或近亲女子携带米面、鸡蛋、芝麻、红糖等营养品和婴儿衣物前来婆家侍奉月子。满月时要大庆,娘家或亲友持礼物前来祝贺,主人家要摆酒席款待来客。
贺寿辰,是一种古老的传统习俗,也是联络邻里乡谊感情的一种方式,抑或还兼有尊老爱幼的醇德之风。在隆德,老人过生日,晚辈要送寿礼、寿糕、寿酒,向老人祝贺。乡亲们也要出一小部分钱“凑分子”,表示感情。主人家要设酒筵招待亲友、乡亲、邻里,加强联系,增加感情。凡事都有两面性,在封建社会里,历代都有一些贪官污吏,骄奢淫逸,为富不仁,聚敛钱财,下择手段。他们往往借自己或家人过生日之机,广泛散发“寿贴”,向下属和民众索要钱财。这种恶习,在新成立以后,虽然得到歇制,但在个别地区、个别农村干部中仍然存在,其表现就是浪费严重,借过生日大摆寿筵,聚敛民财,培植喽罗,甚至挥霍公款,大量动用公车,摆阔斗富,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极坏的影响。这种恶习是传统酒俗的一种随落,是对传统酒俗的一种庸俗的异化,这是我们应该坚决反对的。
在隆德,百姓修房盖屋,是非常重要的工程项目。所以全家甚至全村都比较重视。一般各地盖房子,在上梁之前,都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其中放炮、置酒,是少不了的项目。有的要请工匠师傅们喝上喝酒,有的要用酒祭酒新屋地基。据说此举一是为了驱邪,二是给自家创造一种欣喜气氛,也给工匠师傅一种庆贺。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传酒俗的文化魅力。新房竣工,要在乔迁之时举行“进火”仪式,亲朋邻里要前来祝贺。一般是送一幅中堂画,天头上写“某某乔迁之喜”。主人要备酒设宴招待亲朋邻里。
尊师重教、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隆德,随着教育事业和社会养老福利事业的发展,尊师重教、尊老爱幼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德。每年教师节都要组织慰问教师的活动。有的学校举行会餐、聚筵活动,庆祝教师自己的节日。在一些敬老院、干部休养所,每年重阳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一般都要举办酒筵、晚会等活动,体现敬老尊老的传统美德。这种新的惯例,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一种敬老酒俗。
在隆德,行人外出旅行,要饮“饯行酒”;凯旋归来,要饮“接风洗尘酒”。家人或亲友为行人饯行或接风洗尘,这其中寄托着家人或亲友的美好情感,充满了希冀、祝福、期待、留恋等情感。正是这种酒俗的内在感召力,所以世代流传,万世不灭。
在古代的茫茫宦海之中,文人读书为的是“学而优则仕”,为的就是跻身官宦之列,或光宗耀祖,或报效国家,或施展抱负,或改变困境。但事实上,宦海无情,说不清人在何处会翻船。所以,升官进爵要置酒庆贺,或显示身份地位,或答谢恩师亲友。官场失意,也要置酒消愁。这酒俗就是具有如此博大精深的内在魅力。比如隆德人的“坐席”,喝酒划拳时就推举酒司令,司令命令每一个人轮流“当官”, 划拳以“高升”起头,“六连高升”寓意官升得一路顺风。这酒令颇像官令,每到言谈举止,把盏举杯,猜拳行令,有争执的时候,“当官”的神似问政审案,俨然一个以酒为媒的官场社会,这不难看出隆德人借喝酒过官瘾的文化根源。
酒俗文化,是一个博大的体系,它所包含的内容,涉及到传统庆典、居住之俗、仕宦之俗、出师之俗、迎宾之俗、饯行之俗、省亲之俗、拜商之俗、行商之俗、耕织之俗、梨园之俗。凡此种种,都与酒俗有着某些联系。总之,无论是从文学的视角,抑或是从人学、心理学,甚至生理地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研究酒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有说不尽的话题,解不完的奥秘。酒俗虽然是民俗学或社会学研究的对象,但它所包容的深刻内涵,远远超出社会科学的范畴。酒俗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酒俗是一种民众心态的反映;酒俗中有价值观,也有人生观,更有文化观、是非观。所以,不同的人对酒俗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所有的人尊重民俗文化传统。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吉祥、平安。